从国内反中国知网垄断事件看世界的“知识付费”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EzXxY 提交时间:2022-05-15 21:20:19

正文字符数:3892

11.77%

  • 红色代表重复
  • 灰色代表不参与检测
  • 黑色代表原创

从国内反中国知网垄断事件看世界的“知识付费”情况调研报告


2022年4月18日,#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有消息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图1. 微博热搜话题


18日,知网方面回应称上述消息“不属实”,而中科院方面发文称上述消息“属实”。事件至此,“天临四年春,中科院跳出知网坑”的热议达到了高潮。前段时间出现的网传邮件截图内容也在17日得到证实,此事件出现的原因是知网的续订费用已达“千万级别”。


图2. 网传邮件截图凝练出“知网贵”


其实“天下苦知网久矣”已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知网闹出的价格丑闻也已不是第一次。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且与CNKI公司谈判不成功”而停用知网;同年3月,北京大学因为“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而停用知网;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2021年集美大学均发布公告称停止使用知网数据库。


今年的中科院停用知网事件在国内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相必这不只是开端,而是国家反垄断局正当调查同方知网公司的职责所在。我们都知道,2021年11月18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办公大楼,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我国反垄断迈上新台阶。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出:“已关注到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依法开展工作”。到了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的措辞已更新为“依法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图3. 2022年5月13日知网被市场监管总局以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那么近年来知网到底有多垄断呢?价格涨幅究竟是怎样呢?让我们通过调研得到的结果数据来展示:


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度中文数据库与中文图书采购中标公告显示,中标(成交)金额为294.0827000(万元);清华大学中国知网数据库(2022年)采购项目成交公告显示,中标金额为188.0347000(万元);河北工业大学2020年度同方知网中标金额为70.04万元、2021年度一批同方知网数据库采购价格为62万元,此前的2018和2019年招标项目预算分别为102.2万元和102万元,但均未中标。我校属于是不长反跌的那一类,但从全国高校中标文件来看,2019年到2021年三年时间里,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费呈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


图4. 2019-2021年部分高校知网采购费涨价情况一览表


北京邮电大学知网采购费用涨价18.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涨价达到了惊人的24.24%,而同济大学基本不变,同比增长近1%。下图有更多高校中标金额详细信息:


图5. 2019-2022年部分高校知网采购费情况一览表


那知网增长的费用仅仅是数据库的增多吗?在我调研的结果来看并不是这样。2021年同方知网公司发布文件称他们的自身建设的目标是完成了“校外学号登录功能”、“开发出了没人用的APP——OKMS·汇智”、开发出了一个割韭菜的论文阅读与管理平台“知网研学平台”,个人感觉新增功能很是鸡肋,亲身体验知网研学平台后,发现其BUG很多,主攻收费而非其报告中提出的提倡免费,免费的普通用户只是试用且基本没有权益。具体的原文内容如下:


图6. 2021年度同方知网“成就”相关报告


图7. 知网研学平台各用户权益对比图


现在知网都恶性发展成这样了,应该找不到其他的点来招黑了吧?别说,还真不是。


从2005年开始,同方知网的毛利率就保持在50%以上,最高达到了70%。它最受诟病的是其“两头通吃”的盈利模式,即用很低廉的价格收录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和期刊文章,却用很高的价格让用户分页付费下载。


同时,知网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诸多违法行为,例如:


① 2017年,汪曾祺子女起诉知网侵权,称知网侵犯汪曾祺作品《受戒》著作权;


② 2018年,苏州大学生小刘状告知网最低充值需达50元的霸王条款;


③ 2021年,知网未经授权将100多篇赵德鑫教授的论文擅自收录,供用户付费下载使用且未向赵德馨教授支付稿费;


④ 2022年5月,知网被立案调查后,更多问题被揭开:被曝冒名私立作者银行账户收用户付费,院士免费开源论文被收录用作收费等。


图8. 同方知网各类纠纷数量统计结果图


至此,我们了解到知网不仅数据库卖的贵且年年涨价,使得各大高校苦不堪言;“两头通吃”的霸王盈利模式已达到可以被“人人喊打”的地步;各种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屡教不改。这个一九九九年四月三十日被颁发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的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到今年来已经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真是戏剧性的一幕。


我国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中国知网的表现如此的不尽如人意,那世界性的“知识付费”平台及持续了近30年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表现如何呢?


世界著名的学术数据库Elsevier是全球公认的“学术垄断巨头”,它被称为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一大阻碍。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就大规模地兴起了一场开放获取运动,欧洲的反响尤为强烈。这是一场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与传统的知识付费模式大相径庭。它倡导的是一种作者发表论文时付费给负责出版的期刊或杂志社,之后需要查阅论文的读者可以免费获得、无限制使用,论文版权由作者保留的制度。


从2012年1月21日起,世界便逐渐掀起了反对“学术垄断”的潮流。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Timothy Gowers教授这一天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帖,呼吁抵制Elsevier(爱思唯尔)。这篇博文引起了学术圈足够的关注,其他媒体在后期也都评论说“它是运动开始的一部分”。在他的博文里提到抵制的三个原因分别是:① 个别期刊的高订阅价格;② 需要捆绑订阅不同价值和不相关的期刊才能正常使用想订阅的期刊;③ 爱思唯尔对SOPA,“保护知识产权法”和“研究工作法”的支持。随后他还创立了一个公开网站The Cost of Knowledge,呼吁全球科学家一起联名抵制这一明目张胆的学术垄断公司Elsevier。其他人翻出Elsevier的收入报表发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间接成本的显著降低,该公司的支出被大大削减,能够持续产生超过33%的收入毛利率;尤其是2010年Elsevier报告的32亿美元收入中有36%是利润。


Elsevier当然不会静观其变,该公司对这些说法统一提出了异议:公司认为它们的价格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并指出捆绑销售只是购买爱思唯尔期刊访问权限的几种不同选择之一。该公司还称,其可观的利润率“只是公司高效运营的结果”;2010年的营业利润率为25.7%。


一些美国的大学在认真考虑后做出抵制学术垄断的选择:


2019年,加州大学(UC)系统宣布取消其爱思唯尔订阅,理由是成本和缺乏开放获取。其他大学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包括2018年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2019年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202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的纽约州立大学,2020年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因统一指向了Elsevier年年涨价的订阅费这种高昂的“知识付费”模式。Elsevier曾在2010年公开宣称:“下一个合同期(三年)内,每年涨价14%以上”


在选择反垄断后过了一段时间选择重新与其谈判,努力争求双赢的局面:


2021年,加州大学系统与爱思唯尔谈判达成了一项为期4年的新“试点”协议,该协议允许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在开放获取的基础上在爱思唯尔期刊上发表文章,并恢复对加州大学图书馆爱思唯尔期刊的访问,此前2019年(为期4年)和2019年挪威大学系统(为期2年)签订了类似的开放获取协议。


我国图书馆界作为订阅方也有过强烈反对Elsevier的事件,指责它只从自己的盈利增长出发,完全不顾及中国用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权益,是在“耍大牌”。可是地理距离太过遥远,我们需要与国外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机会,因此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实际抵制举动。


而同方知网这个学习Elsevier模式的公司,还是重蹈了它的覆辙,让国内许多大学停止了与其合作,从而选择其他数据库作为代替品。迄今为止,在我国还没有听说同知网取消合作的大学重新与其签订新协议来争求双赢局面,可能这也是知网方面正在等待的时机。而学习其涨价模式可能也是吃到了照搬Elsevier模式的甜头,只不过我国人口众多,能够养着同方知网公司以获得比Elsevier更高的毛利率。


事实上,随着知识共享化的深入,老牌的“资本集中”型学术供给模式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新的大多学术网站倾向免费,形式也更加活泼。例如在搞免费文献竞争的微软学术(Microsoft Academic)和谷歌学术,前者提供1.2万亿+份免费文献,后者主打制作绝版学术期刊。


随着知识盈利化的盛行,美国有几大高校近年来也带头推出开放文献库,例如斯坦福学术文献电子期刊(校图书馆创立的世界上第二大免费科学期刊库)和哈佛大学毕业生创建的Sci-Hub,含有6200万+份学术文献。


在2012年抵制Elsevier风波之后,原本收费的学术文献网站也逐渐走向免费供读者使用,例如《自然》杂志在2014年开放了所有研究论文免费在线阅读;ResearchGate、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和ICPSR也与时俱进,逐步开放文献。


从世界“知识付费”发展大局来看,各国都在对“知识经济”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从而做出新的尝试,而如何平衡其中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就成了一项全球的共同议题。


希望学术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变成一种全球交流的常态。彼时,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 综合9
  • 图书0
  • 期刊0
  • 报纸3
  • 网络6
  • 自建文档0
共找出相似段落:9
相似段落1
重复字符数:65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收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同年3月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据媒体报道,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法院已判定中国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法院认为,该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是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中新经纬了解到,在同方股份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同方知网以58.83%的毛利率名列第一。2018半年报显示,同方股份还拟增加对知网的预算,其 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项目”预算为4.9亿元,是同方股份预算最高的在建工程。

来源:网络文档
相似段落2
重复字符数:65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收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责任编辑:张迪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的财报显示,2017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为61.2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6亿元;2018年上半年,知网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毛利率为58.83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同年3月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据媒体报道,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法院已判定中国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法院认为,该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是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来源:网络文档
相似段落3
重复字符数:65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免费浏览、下载知网上的论文,背后却是学校承担着高额费用。随着报价一年年上涨,学校的经济压力也在不断加重。然而,为了保持延续性,学校不得不无条件接受涨价。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收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 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 年平均涨幅为18.98 但在不到1个月后,武汉理工大学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同年3月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

来源:网络文档
相似段落4
重复字符数:65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免费浏览、下载知网上的论文,背后却是学校承担着高额费用。随着报价一年年上涨,学校的经济压力也在不断加重。然而,为了保持延续性,学校不得不无条件接受涨价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 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 年平均涨幅为18.98 但在不到1个月后,武汉理工大学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同年3月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同方知网的一名销售人员对媒体透露,中国知网的总体覆盖率比同为数据库的万方、维普好很多,而且对高校的覆盖率要大于对企业的覆盖率。一位知网管理人员表示 知网并没有所谓的定价规则,每年的定价是根据当年文献量、核心资源、独家资源等等而定,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版权问题等。文献多了,价格自然上浮

来源:相似报纸
题名:《收费不公 大学生告赢知网》
出处:金陵晚报,2019.02.22
相似段落5
重复字符数:53

近日,多家媒体“起底”知网,却惊愕于“知识果真是财富,还不便宜 ZAKER南京评论员老城南怼姐就此发言:通常从本科生开始,撰写课程或学位论文,收集资料,做文献综述,都绕不开“知网 但在其高利润的背后,也暴露出了问题。早在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在微博发布说明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中国知网对该校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达到132.86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消费者下论文要钱,却拿阅读卡给论文作者当酬劳。一篇博士论文只给作者400元阅读卡和100元现金?和其过亿的净利润相比,知网简直就是中国传统吉祥物 貔貅,招财进宝,只进不出啊!如此操作,尊重知识产权吗?

来源:相似报纸
题名:《知网,好一招“闷声发大财”》
出处:现代快报,2019.02.21
相似段落6
重复字符数:31

此外,北大图书馆希望最终能和知网双方就价格问题达成共识,保障学校师生的权益。据悉,北大此次暂停知网合作并不是第一次。据了解,此前北大图书馆也曾停用过知网的外文数据库 4月1日,北大图书馆发表声明称 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声明中还提到,经协商,目前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承诺,在续订谈判没有结束前,不会中断北大图书馆所订购“知网”系列数据库的访问服务,师生可继续使用 一年涨幅最高超50 多地高校曾因价格问题中断与知网合作 事实上,因知网停用引发师生查文献不便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在山东、云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很多高校都出现过停用知网又再次重启的情况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接到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武汉理工大学对此解释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非常艰难,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学校将及时跟踪谈判进展,及时通告谈判结果 在停用通知上可以看到,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 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

来源:网络文档
相似段落7
重复字符数:29

记者梳理发现,中国知网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 同方股份拥有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8.98%的股权。原标题:知网,还要在垄断之路上狂奔多久?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接到了知网停用的通知。随后武汉理工大学在微博发布说明称 目前201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天下苦知网久矣。最近,学术界关于知网的吐槽比比皆是:最终苏州姑苏法院判决,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其经营的中国知网(www.cnki.net 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半月谈评论员:杨建楠2006年10月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通过验收。该工程总投资 3.45 亿元 2005 年,全球文献下载总量达 12 亿篇,服务对象约为 2600 万人,全年总销售收入 1.4 亿元,利润 0.26 亿元,其中 2005 年海外销售额为 3200 万元。

来源:网络文档
相似段落8
重复字符数:23

目前知网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在国内做学术,基本是无法绕开知网的。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在中国知网充值页面改版前,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61.2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6亿元。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5个亿,毛利率为58.8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057万余元。曾因“涨价离谱”被高校抵制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接到了知网停用的通知。随后武汉理工大学在微博发布说明称 目前201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来源:相似报纸
题名:《知网改了!因为7元被大学生起诉……》
出处:三亚日报,2019.02.26
相似段落9
重复字符数:21

2016年,同方知网营业收入为8.34亿元,毛利率63.48 当年实现净利润1.76亿元。曾因年均涨价近19%被高校抵制2016年4月1日,北大图书馆发表声明称 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至2018年,因知网涨价而导致高校暂停续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中国消费者报近日报道,2018年5月,苏州大学大三学生小刘在中国知网下载名为《中药》的文献时,网页提示需付费7元。但中国知网“充值中心”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限制 小刘为了下载这篇7元的文献,充值了50元。在购买文献后,小刘想将余额进行退款,却遭到了知网的拒绝。对此,小刘将中国知网的运营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知网公司)告上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要求撤销最低充值金额限制,退还账户全部余额。

来源:网络文档